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蜀汉之庄稼汉 > 第1164章 专家

第1164章 专家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成为县令之后,就算是正式在大汉官场立稳脚跟。

只是五原县的人口,绝大部分是兴汉会的炼铁工坊职工和家属。

所以五原县的李县丞,这三年来,要说轻松,那自然是轻松,因为没有多少事可做。

对魏国来说,这一场春旱是雪上加霜,只能多补种一些菽,祈求着能多收一些秋粮。

而汉国,小胖子还有心情在减赋税——大不了今年多吃一些东吴的海产品。

毕竟吴国的钱不值钱,只能拿特产换物资了。

同时蜀地不少人家,悄悄地在心里盘算着卖给吴国的粮食还有多少提价空间。

这就是各国生产力的最具体体现。

以农耕时代,为什么一开始是北方中原远比南方发达?

在同样受到战乱的情况下,为什么北方中原的恢复能力要远比南方更快速?

因为在江南没有得到彻底的开发前,在双季稻没有被推广以前。

北方和江南的粮食产量就不在一个层次上。

人活着,就得吃饭,不吃饭就得饿死。

这一场蔓延各地的旱情,也让魏吴两国彻底露出了胖次——季汉穿了一条安全裤。

“穿上裤头再出去!谁敢就这样光着出去就弹小雀雀!”

大河边上的五原县学堂,修了两个大水池,引水入内,成了学堂学生消暑的好去处。

从凉州调过来的李八郎,已经是五原县县丞。

若是能安心在边地呆几年,后面升个县令,那就容易多了。

就算是后世的工业信息时代,粮食也是某些大国影响乃至控制世界的主要工具之一。

更别说在农耕时代,粮食的产量,直接就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人口上限。

而粮食产量与人口多寡,则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力上限。

至于能不能把潜力发挥出来,那就是执政者的事。

一场春旱,让吴国哀嚎遍地,才到盛夏,不少百姓就已经注定今年颗粒无收,不敢想像到了冬日会有什么样的惨状。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