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鉴宝狂少 > 第1017章 大马士革刀

第1017章 大马士革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经过二十几手叫价,最终以五千三百七十万的价格成交。

这就是最明显的差距。

这把大马士革刀通长四十公分多一点儿,刀柄上方五公分左右自然向内弯曲成弓形,最宽之处超过四公分。

值的一提的是,在元朝以前,也偶有大马士革刀作为战利品或者商品流入神州。

但是成规模的引进大马士革刀制作技术,开始生产大马士革钢,却是从元朝开始,以保定为起点。

由于“匠户”禁止迁徙,大马士革钢的用途又比较有限,时至今日,这项工艺在国内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

匠户制度直到清朝顺治年间被明令废除,匠户重获自由,同时失去了政府的供养,多数匠户转做其他行业,只有极少数家族一直以父传子承的方式延续着这项手艺。

虽然工艺传承了下来,但做出来的大马士革刀,无论锋利度还是韧度都无法与元朝全盛时期同日而语。

这种神奇宝刀的材质叫乌兹钢,神州人就叫他乌兹刀。

不过,这种刀流传到神州,要比欧洲晚了一个多世纪,所以世界公认的名称只有一个,那就是大马士革刀。

公元13世纪,蒙古大军西侵,大马士革和周边的诸多城市遭受重创。

蒙古军下令屠城,只有技艺精湛的工匠可以保存性命,但必须跟随蒙古军回京。

就这样,一大批技术精湛的工匠被掳掠回京城元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天都城。

所以元朝之后的大马士革刀与元朝时期的价格,完全无法同日而语。

03年保利行上拍一件康熙年间的大马士革刀,成交价含佣金在内一百零六万元。

十三年后,这把刀再次上拍,最后成交价仅仅溢价两万元。

而05年英国一家私人拍卖会出现的十二世纪大马士革刀,最终的成交价达到惊人的三百三十五英镑。

15年,那把刀出现在港岛苏富比秋拍上,一经露面马上被富豪们疯抢。

与此同时,元朝下令在大都以南约三百里处兴建城池,起名保定,意为“保卫大都,安定天下”。

这就是今天保定市的由来。

许多从大马士革掳掠来的工匠,编为“匠户”,被安排在保定,专门为京城的王宫贵族打造奢侈品,并为军队制造兵器。

匠户由政府发放补助,但必须“父传子承,世代为匠”。

大马士革钢的制作工艺由此传入神州,开始生根发芽。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