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发个微信去地府 > 第七百一十九章 退藏

第七百一十九章 退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县里重才,就特批给一些老教师每逢重大节日可享受二斤猪肉的供应。

但我从未听到过哪个教师自我介绍:享受猪肉二斤。

居里夫人是唯一得过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但她从不拿这个奖说事,还把金质奖章送给小女儿,在地上踢着玩。

无论大的还是小的知识分子,无论做事还是学问,一个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脚踏实地,不欺世盗名。

媒体也无知,跟着捧。

就像某一级首长,在单位吃小灶,出门坐小车,这本是一种生活、工作待遇。

如果每开会或印名片,都要称:享受小灶、小车者某,这成何体统,他还算个首长吗?

记得前些年,有大学教授写了一书稿,投之某出版社,数月无回音,便写信去催问。

内容只一句话:某日寄去某稿,不知下文如何。

发个微信去地府

笔趣阁 【 】,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常见报刊上或会议上介绍某人时,或在名片上印头衔时称:享受******特殊津贴,甚至追悼会上也不忘加这一条。

这个“津贴“施行于20多年前,那时知识分子待遇一般,生活拮据,于是为一部分精英人才发津贴,有重视知识、重视人才之意,后延续下来。

不想这倒使一些人用来做了终身夸耀的资本。动不动就“我享受******津贴“(类似提法还有“享受正部级医疗待遇“之类)。

下面的落款倒有20多个头衔,包括“享受津贴“,占了大半页纸。

那个编辑也有水平,先用大半页纸照抄了这20多个头衔,再呼某某先生,正文也只有一句话:“水平不够,恕不能用。“

想来这编辑回信的当时,内心一定荡起强烈的厌恶与轻蔑,他指的水平当不只是文稿的水平。

记得当年我在基层当记者,跑乡村学校。

那些最基层的乡间知识分子生活困难,窘迫拮据。

事情虽小,却关乎价值导向和社会风气。

津贴是什么?就是生活补助。

正常情况下一个有自尊心的人很少要人补助,如果真拿了别人或政府给的补助也会心怀忐忑,低调处事,加倍工作。

现在反过来了,把“津贴“挂在嘴边,印之名片,显于报章,足见其浅。

此现象文科多于理科,而犹以书画界为最。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