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1980之他来自未来 > 正文 第四百四十章 壕的世界你不懂

正文 第四百四十章 壕的世界你不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要成为一个工业国家,可不是随便买几台机器,建几座工厂那么简单的,最起码的条件就是得拥有数以千万计接受过现代教育,能满足现代化工厂需要的技术工人——文盲是当不了工人的,尤其是技术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和艰辛,甚至不比成为一名科学家更轻松,没有这样的人才基础,所谓的工业化建设就是一句笑谈。

但这其实还不是最困难的!

要想复制中国的成功,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你就算完成了全民的普及教育,也很难让那些哪怕只是接受过最基本的义务教育的国民,心甘情愿的进入工厂,去做一个只能拿着微薄的薪水度日,却又每天都要辛苦工作的工人——因为这与他们的付出和努力根本就不成正比,像那些社会福利优越的国家,很多人是宁可躺在家里当米虫,等着吃政府的救济,也不肯到工厂去做一份普通的工作来自食其力,尤其是对于‘狗大户’们这种只靠着卖石油,就能让全国上下吃得脑满肠肥的真土豪,就更是如此,所以对于他们而言,与其费力不讨好的去搞什么工业建设,还真不如直接花钱去买,反正他们也不差钱,能买得到的东西为啥非得自己造呢?

……

第四百四十章壕的世界你不懂

蝴蝶的想法其实也并非是完全不可能的,军首长觉得它不靠谱,只不过是习惯性的将心比心,用中国人自己的思维去衡量别人,自然才觉得这不可思议,但事实上,这样的交易在世界上还真不是什么稀奇事,不少的冤大头……我是说不少的国家都曾经这样干过。

其实吧,这也没什么难以理解的——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跟中国人一样,对科技和发展偏执到了疯狂的地步,不管是什么样的技术都非得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否则就吃不香睡不着,总感觉会有刁民来害朕,用这些他还没有掌握的技术来卡他的脖子,然后就会咬牙切齿的发动全国的力量去搞攻关,不惜代价不惜成本的将这技术给破解,直到自己也可以生产出同样或是同类的产品,这才能稍稍松一口气,但很快又会将目光放到另一项他还没掌握的技术上,并且将这一过程不断的重复,直到自己完全的掌握了所有门类的技术,并将它们都做到最好为止。

尼玛这根本就是有病吧?

二十一世纪的地球为什么会被称为地球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那时的地球各国,除了中国这个怪胎之外,走的都是分工合作,联手发展的道路,因为科技越是发展到后期,拓展出来的技术门类就越是广泛,单凭一个国家的力量,已经很难,甚至是不可能在全部的领域里去齐头并进,所以各国往往都是专注于某一项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致力于掌握和控制关键性的核心技术,而将那些次一级的技术去交给其他国家发展,回过头再彼此进行合作,这样一来,效率就往往要比自己一个人单干快得多,既省时省力,也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和交流。

按说这种发展模式其实也挺不错的,可坏就坏在那些西方国家太喜欢用技术去卡别人的脖子,而中国一直以来作为他们长期所针对的对象,更是吃尽了这种被人在技术上卡脖子的苦头,天长日久的,也就养成了啥东西都非得要自己学会弄的毛病。

这样干,起步时当然会很痛苦,因为需要发展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而一个国家的国力又毕竟有限,于是就什么都想做,可什么都做不好,只能靠干些低端的体力活来养活自己,慢慢的苦熬……但后来的发展也证明,这些痛苦并没有白熬,因为越是发展到后期,这种工业门类齐全,具有完整的工业技术链的整体优势,在国际的竞争中好处就越是明显。

但是,就算是知道这个道理,也不是谁都能吃得了这种苦的,很多在中国人看来完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其他的国家根本就不可想象。

在中国,每一个出生的婴儿,当他长到六岁时,无论家境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他的父母是国家干部还是工人农民,他都必须要进入学校去接受学习,在这之后的至少九年内,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各种知识文化,并尽量的要在学习成绩上超过其他的同龄人,国家和社会会承担他们学习生活所需的一切,直到这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完成,他们中成绩最差的那一部分才能走出学校,步入社会——但这样的人,通常都只能从事一些最低端的体力工作,那些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待遇也更好的技术岗位,则会由那些在此前的学习中,能够超越大多数人,得以完成更高学业的精英们来但任。

光是这一点,全世界就没有几个国家能够做到!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