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1980之他来自未来 > 正文 第三百二十章 中国不需要愚民

正文 第三百二十章 中国不需要愚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远了不说,就说香港。

在蝴蝶的那个时空里,为什么一些香港人会干出那么多在大陆同胞们看来完全是愚不可及的事情?一个根本没有自己的支柱型工业,必须依靠旅游和第三产业才能拉动经济的消费型城市,居然会闹出排斥和驱赶大陆游客的行为,这得是多脑残的人才干得出来的事?说什么大陆人来得太多了,导致他们的房价居高不下,物价上涨,这种在大陆只会被人喷一脸口水的鬼话,在这里居然能骗倒这么多人,弄得许多本是兴致勃勃来香港旅游消费的大陆游客愣是一脸的懵逼。

要说因为游客过多而影响当地居民生活和物价的问题,这在大陆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中国这么大,靠旅游走红的城市和地区可不止一个香港,香港甚至都算不上最出名的,但在大陆,有谁听说过哪个城市的居民会主动排斥外地游客的?连小孩都知道大量的游客会给当地的经济带来多大的好处,虽然会有一些问题,但相比起可以增加的创业和就业机会,这点问题根本就不算什么,房价过高物价过高你不去政府请愿示威,不去喷那些黑良心的资本家,不去呼吁中央政府和大陆同胞们的声援,居然在那些天天趴在你们身上吸血的资本家的指挥下跟中央对着干,还把那些活财神一般的大陆游客赶走?这样的脑回路也真是让人醉得不行啊。

同样是中国人,要说香港人接受的教育水平也不算差,可为什么在整体的素质表现上与大陆同胞们就会相差这么大?说白了,不就是因为香港人没有接受过每一个大陆同胞从小都接受过的政治教育吗?

当然,他们把这称之为‘洗脑’。

第三百二十章中国不需要愚民

蝴蝶并不知道,他无意中展现出的政治水平竟然会给这个时空的教育体系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在中央高层的严令之下,因他带来的那些未来的教材所引发的,关于是否应该在中小学以下取消政治课程的争议,从此成为一个禁区,政治课程不仅没有被取消,甚至于在其他课程中,如语文,历史,都要被加入相应的内容,以便于给学生竖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中央甚至还在考虑以立法的形式将这一决定固定下来,防止后人再把这个问题拿出来作文章,如果这一决定得到通过,那么也就是说,今后不管国家再怎么改革,这教育体系里的思想政治课程都将变成一个禁区,谁碰谁死!

除了少数一些拥有敏锐的政治眼光的人,这世上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一决定将给中国,甚至是世界造成多大的影响,和另一个时空一样,这一决策在不久的将来,也同样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指责,无数‘有良心的专家’对这一法律‘痛心疾首’,口诛笔伐,国外的政治势力也不止一次的用它来攻击中国,甚至于,就连政府内部也曾不止一次的出现动摇,但最终,在高层的坚持下,还是被坚决的执行了下来,而当人们挺过了那段最为迷茫,最为困惑的时期之后,当恢复了自信和骄傲的亿万中国人站在日益强盛的国家之上,再次回首这段历史,才惊讶的发现当年的这份坚持是多么的重要。

然后,在国民的一致支持下,人大会又再次以绝对优势的票数通过了将这一法案编入宪法的决议,而据说是当年最初极力坚持要制订这样一项法律的老人所说的一句话,也在此后的岁月里被无数中国人代代相传:

中国,不需要愚民!

是啊,中国不需要愚民,所以中国才敢把这个世界最残酷的本质毫无遮掩的向每一个国民展示;中国不需要愚民,所以中国才敢将这些在古代被称为‘屠龙技’,在现代西方国家里也只有少数精英和统治阶层才能接触的知识,强行的教授给每一个孩子。

在未来的中国,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一颗天才的大脑,但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拥有堪比国外那些政治精英们才有的政治眼光和思维,哪怕他只是一个农民,哪怕他只是一个工人,他也能清楚的了解国家所推出的每一项政策会给社会和自己带来怎样的改变,他也能言之有物的去参与那些政治话题的讨论……他们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的,直到他们中的一部分走出国门,才惊讶的发现,这些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最普通的常识性的知识,在那些哪怕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竟然也没有几个人能够了解,而那些貌似骄傲自信的洋老外,在很多问题上竟然都只能用无知和愚蠢来形容。

起初的时候,并没有太多人注意到这点,或者说就算注意到了,也仅仅只是把这当成是两种文化政治背景下的差异,但随着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不断在各行各业里飞速的崛起,随着双方接触和了解的不断加深,无数的国人这才意识到当年那些令他们痛苦不堪的政治课程,是多么的珍贵。

正因为从小就学习过政治,所以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去思考,去了解国家的每一项政策会给他们带来哪些影响,所以在中国,那些把持了大量政治资源和宣传渠道的资本势力才没办法指鹿为马,像西方的那些同行们一样通过一些简单的手段就轻易的操纵舆论和人们的思维,从而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正因为学习过政治,所以当中国人走出了国门之后,不管面对什么样的环境和人群,都总是能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哪怕是出现了什么误会和冲突,也能以最小的代价去化解矛盾,然后在彼此共赢的合作中建立友谊。

不管在哪行哪业,中国人总是能清楚的分辨谁是他们的敌人,谁是他们可以拉拢和争取的朋友,对敌人他们从不手软,但对朋友,哪怕只要存在着一丝合作的可能,他们都会尽力的去争取,而他们在与其他国家的同行们竞争之时,往往也都能极为精准的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占据先机,这也使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国外一些中小型的公司都相当喜欢使用中国籍的雇员,因为跟他们一比,自己国家那些所谓素质教育下被教出的高素质人才简直就像是一群智障。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