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 第317章 洪武十年即将过去(4k)

第317章 洪武十年即将过去(4k)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西部的基建、军事火器战船、各式科研,再加上去年胥吏改革后,多出的那成千上万名政务员也是一笔巨大的花销。

朝廷并没有这么多余钱。

这750万两白银里头还不包括初期建造学校的费用。

教育费用一旦起了头,就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而是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计。

最好的情况是,孩子只需要支付课本教材以及自身文具的费用。

朱标简单算了一下一所小学所需要的费用。

先不提学校建设的成本,以后每年,建筑、设施设备日常维护费、教职员工的薪俸、办公费用、给学生发放的奖学金等等。

一所学校,保守一年要往外贴五千两。

就按一个县建一所小学来算,大明疆域县城将近1500个,也就是说单是教育支出朝廷每年就得花费750万两白银。

朱标并未急着离去,因为教育改革,涉及国本,尤其是突然增设一个教育部,有太多细节需要确定清楚。

譬如人员的调动、官员的调动、职责的划分、品级、各项制度等等。

这些事都是要初步拟定的。

原本这些事情,朱标应该是要和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商量的,只是眼下看朱标显然没有这个意思。

对于教育改革,杨宪已经准备很多年了,对于朱标提出的问题,事无巨细,对答如流,甚至很多朱标没有想到的问题,杨宪也给出解决方案。

这完全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要知道赋税制度没有改革前,大明一整年的赋税收入也不过就只有1000万两。

赋税改革后,洪武四年赋税达到了惊人的2500万两白银。

然后又是经过六年时间,快速发展,再加上东瀛那边的石见山银矿,去年洪武九年,大明全年的财政收入已经达到目前的最高峰4000万两。

可收入多,大明花销的地方也变得更多了。

杨宪开口道:“小学阶段的教育,朝廷最好推行义务教育,也就是学校方面不以盈利为主。”

毕竟虽然大明这几年处在经济快速腾飞期,绝大部分的百姓终于可以过上吃得饱、穿得暖的温饱生活了。

可要是这时骤然多出一笔不菲的教育费,也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够负担得起。

到时候如果还是只有有钱人材能够上学,那么就彻底违背了此次教育改革的初衷。

按照杨宪规划,小学初等教育阶段,孩子的学费能免就全免。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