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 第125章 看懂也得说看不懂,这才是懂(第三更)

第125章 看懂也得说看不懂,这才是懂(第三更)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难不成还能变成小麦不成。

只有刘伯温和李善长两人若有所思。

“可是在高兴之余呢,咱又有些担心。担心什么呀,担心你们日后能不能成为干臣、能臣。”

“能不能当一个好官。”

朱元璋说着站起身来,接着开口道:“相信经过这次会试科考,通过那些考题,们也看出来了,咱们大明朝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

“有些所谓的才子,坐而论道行,吟诗泼墨更行。但对民间的田亩税赋、朝廷的典章律令一片茫然。有的人或许饱读诗书、博览古今,但却是浑身呆气,连一件普通的公案也断不清楚。这样的人,我又怎么会放心把咱大明的百姓交到他们手中。”

“因此今天咱考的同样不是什么诗书子集,也不是古今兴亡之类的,有道是天意自古高难问,咱这考题啊,不在天上,而是在地下,就是你们眼前这些从地里头长出来的三筐稻谷。”

第125章看懂也得说看不懂,这才是懂

大殿上。

三十六名通过了会试的学子,看着眼前那三大筐稻谷,脑子开始飞速转动。

他们眉头紧锁,苦思冥想,先贤古籍之中一切与稻谷有关的内容。

从《诗经》中,《豳风七月》所写“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一直到杜甫的《刈稻了咏怀》。

“你们要做的就是上前好好辨认这三筐稻谷,并说出它们的区别。”

辨认稻谷?!

众考生懵逼了。

负责陪同的胡惟庸等一众大臣,同样脸上满是不解之色。

稻谷有什么好辨认的,稻谷不就是稻谷吗?

从丰收到悯农,最后更有甚者直接将思维发散到了战争。

因为所有人都不知道朱元璋要出什么题目,他们只能尽可能的想。

三十六人之中,只有李进什么都没有想,他只是在观察那三大筐稻谷本身,这也是他那几个月扬州教学生涯学到的一点这世间的朴素道理。

好在朱元璋并没有让他们这么一直瞎想下去,不然说不准就有倒霉的家伙小脑袋瓜子超负荷,报废了不可。

“你们是咱大明科举改革后的第一批贡士,不容易啊。”朱元璋看着殿下所有学子,先是对他们表达的赞扬与不易,然后接着开口道。“日后,定会名垂青史的。咱看到你们这么年轻,高兴啊,真是高兴啊。”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